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6-12-22 09:56 广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017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章节习题册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选题
1、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D
解析: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3、D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
5、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6、A
解析: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D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处于完善的时期。
8、A
解析:学习的主体因素是学生,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9、C
解析: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10、D
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录音、录像等。教学媒体往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计算机等。
11、D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12、B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3、B
解析:后来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1746~1827)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得自然兴趣和活动对他们进行教学。
14、D
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以及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15、C
解析: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学手段的改进。同时,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16、C
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解析: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2、ABCD
解析: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ABCD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ABCD
解析:布鲁纳精辟的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5、BC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三、判断题
1、对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对
解析:观察法是最直接,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
3、错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4、错
解析:后来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1746~1827)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得自然兴趣和活动对他们进行教学。
5、错
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题
1、C
解析: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2、B
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3、D
解析: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4、B
解析:身体的发展遵循自中心至边缘、自上而下的原则。如肢体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先头部后颈部,由上肢到下肢,由躯干到四肢,民间就有“三翻六坐七挠八爬”之说。
5、A
解析: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6、A
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7、C
解析: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这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8、B
解析: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群体的离散程度要大于女性群体。
9、C
解析: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主动性。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把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参与活动感兴趣。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
10、C
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B
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C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方向发展。
13、C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14、B
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和上一阶段的儿童相比,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②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
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责任编辑:升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